欢迎来到山西金秋铸造有限公司

金晋秋铸造 JJQ-FOUNDRY

铸造行业优秀品牌 1993年成立 自营出口业务 产品畅销全球

销售服务热线

0356-3896111
188 3567 7877

热门关键词:铸铁排水管球墨井盖
当前位置: > 行业动态

聚焦国外地下排水系统让排水管网“智能化”

来源:  点击:70132次
2013-10-19
A+ A-
  另外,增加城市绿地和街头、房顶的植物,减少水泥、沥青的封堵面积。有些措施可能很不起眼,街头种几棵树,放几盆植物,但它们不仅能吸收一部分雨水,还能将雨水进入地下管网的时间延缓约30分钟。这对缓和管网内的高峰流量是非常宝贵的。因此,街头绿化不仅仅是城市绿化工程,也同样是城市防洪工程的一部分。戈特舍尔说,上世纪20年代,维也纳部分新城区建的排水管网将雨水直接排放到河里。现在环保标准提高了,下雨时,前20分钟的雨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到河里。
    戈特舍尔说,作为维也纳排水公司的发言人,他必须面对一些责难。出现道路被淹,人们就批评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。维也纳市政府有规定,低凹处的道路必须有排水泵。但水泵有电才能启动,一旦路面泡水,为防止漏电,就会切断电源,水泵就无法启动。2010年8月13日夜里,维也纳南城有些街区,1 分钟的降雨量高达40升/平方米,如瀑布飞流,30分钟的降雨量超过全年降雨量的7%。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,谁也没有办法。他的工作,就是争取更多人的理解。
“维也纳的排水管网始建于1830年,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帝要求按3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和建造维也纳排水管网。维也纳目前的人口为180万,其排水管网仍受益于180多年前始建的管网格局。”维也纳管网公司新闻处负责人约瑟夫·戈特舍尔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一语破题。戈特舍尔是工程师出身,曾在管网规划部门工作。他指出,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维也纳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发。有时,两小时的降雨量超过正常年份1个月的降雨量;1小时的降雨量超过全年降雨量的10%。正常情况下,维也纳每天的排水量为68万立方米,最高时超过160万立方米。极端天气现象也对维也纳的排水管网提出了严峻挑战。  
    戈特舍尔说,出于历史原因,除个别新建城区外,维也纳的排水管网一直是合流网,即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同一管网。管网的设计容量包括生活污水和雨水两部分。生活污水的流量设计标准是人均每天150升;雨水排放的流量设计标准是取近100年里降雨量最大的5年、降雨最强的15分钟为参数,最低设计流量为日常流量的4倍。近十多年来,由于发现设计流量不太够,维也纳采取了三项措施,向现有管网要流量。 
    首先是对排水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。维也纳有2400公里排水管网。从2003年开始,在管网的不同枢纽区安装了230个监测设备,对管网内污水的流速、流量、水位等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。通过对流量的分层监测来掌握管道的淤结情况,并及时加以疏通。此外还建了256个闸门和85个泵站。戈特舍尔说,城市排水管网就像城市道路网,有主干道和小胡同之分。掌握了不同管网的流量,就可以通过在管网节点修建调节闸来调节不同管网的流速和流量。维也纳往往是某个城区下大雨,其他城区未必也下大雨。这时,可以通过管网控制中心减缓无雨或小雨区的管网流速,将主干道的容量让给大雨区,主干道的流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倍提高,有时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。维也纳管网公司在全市有24个气象监测站,同时与国家气象局合作,遇到暴雨天气,每两小时向控制中心预报一次暴雨的走向、停留时间和降水量,以便及时调整对排水管网的管控。因为从控制中心下指令到管网的闸门完全打开或关闭需要约20分钟。 
    其次,新建应急储备池来扩大管网排放能力。自2005年以来,已有2个应急池投入使用,另有1个在建设。已投入使用的2个应急池都是隧道形的,一个在老城区的维也纳河下,距河底10米,直径8米,沿河修了2.5公里。另一个在维也纳第23区的一条河下面,直径2.4米,长5.3公里。前一个可以防止老城区被淹,后一个作用是保护新建城区。在建的应急池是长方形的,在一个足球场下面。因为那里没有天然河床可以利用,而且建筑密度很高,没法让庞大的隧道掘进设备进去施工。戈特舍尔强调,采取什么措施,一要因地制宜,二要留有余地。维也纳建的应急池,不仅可以视需要继续延伸扩容,而且都建有直接向河道排放的应急管道。
德国属于温带气候,全国各地年降水量较为均匀,在700~1000毫米左右,很少出现暴雨成灾的情况。应该说,德国人完全没理由担心雨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,但德国人并没有因此放松对雨水排放的重视。 
    记者日前来到柏林水源博物馆,水源专家凯撒尔女士详细介绍了柏林的地下排水系统。德国首都柏林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始建于1874年,有近 140年的历史。在此之前,柏林的排水系统都是50公分宽的明渠,夏天常常臭气熏天,导致传染疾病流行。仅1851年至1867年就有18000多人死于霍乱。1871年柏林成为帝国首都后,建造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列入议事日程,1878年柏林建成第一条长达744公里的排水网管。排水管道直径从30公分到 4米不等,用于排放雨水的管道都是直径3-4米的涵洞,具有排泄一天一夜大暴雨的能力。柏林市排水系统的建成既消除了水污染导致恶臭和各种疾病的隐患,同时避免了大雨造成的内涝。1902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,柏林市水漫金山,同时也暴露出排水系统最初设计的一些不足。由于当时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,管道不少地方被淤泥、杂物堵塞,影响了排水功能。更严重的是污水和雨水一起排入河流,自然水域受到严重污染。此后柏林市政府对全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,将污水与雨水分开排放,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排水系统。此外柏林还建有115个总容量达上百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,如果暴雨达到排水系统超载标记,雨水便通过疏导渠进入地下储水库,待地表渐干,排水系统恢复正常时,再将地下储水库的雨水引入地下排水管道,以确保进入地下排水系统的水量不超负荷。这种地下储水库的另一功能是过滤杂物,净化水质。据凯撒尔女士介绍,每年被雨水带入地下储水库的狗屎就达60多吨,而裹杂着脏物的雨水经过在地下储水库的沉淀,重新流经排水系统,再排放到河流中,确保了地下水源不受污染。
    在柏林人们很少看到雨后积水成片的现象,透水路面的设计功不可没。这种透水路面不仅能解决积水问题,还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。比如,雨水由透水路面渗入地下,可补充地下水资源。透水路面还保证了路面的透气性,让地面冬暖夏凉。特别是透水地面的孔隙多,增大了地表潮湿面积,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,既减少了扬尘,又降低了噪音。柏林市的人行道、自行车道、居住区的小路,都用透水材料铺就。很多历史悠久的道路,用凿成方形的小块石头铺成,每块碎石之间留有一定间距的缝隙,保证透水。记者还到德国公路的一些地下通道实地观察,发现在这些地方每隔5-10米就建有一条宽30公分、横贯马路的渗水槽,再大的雨水也会很快渗入地下,不会造成积水。经过导流、储存、再利用,雨水不但不容易造成水灾,还能起到补充地下水资源和节能的经济效应。
  德国很早就把防范城市内涝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,专门制定了《城市防洪法》和《下水道法》,对城市内涝预防、规划和政府责任,以及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有严格规定,从成本计算、工程设计、项目施工,到相关设备,也有严密、详细的标准。
    凯撒尔女士最后强调说,当然,德国排水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。今年入夏以来,柏林雨水特别多,而且多是大雨和暴雨级别,有些地方也出现积水。但柏林市有关部门都对各积水点进行了详细的排查,如果无法杜绝某处再次积水,就会设立显著的警示标志,警告市民在极端情况下不要靠近,或者不要将车辆停泊在此处,必要时,还会在暴雨来临前及时封闭危险区域。
点击展开
点击收起

销售服务热线

0356-3896111
18835677877